300千人齐看象棋大战

It is reported that around 300,000 people watched the prestige match of GM Xu Yinchuan against the Super-computer Tiansuo, played on the 15th of August.

[转载]30万人观看人机大战 棋天大圣对弈软件隐姓埋名


广州日报特派记者 * 施绍宗 *


   昨天在北京落幕的 “浪潮杯象棋人机大战” 不但引起了新闻界与大众广泛的关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场纯属商业炒作的闹剧,那么,大家究竟该如何看待这次比赛 呢?舆论应该对此过高 “吹捧” 还是全盘抹杀?本报记者全程采访了这一比赛并认为,人们虽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比赛意义的评价,原则上还是应该以比赛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为基准, 也就是说,不管主办方出于何种主观的意图,只有客观的实际效果才是检验比赛真正意义的 “准绳”。

象棋需要 “炒作” 30万人观看 “人机大战”


   象棋这一运动项目目前在国际体坛仍处于弱势地位,它本身太需要一次高档次的 “炒作” 了,因为 “媒体关注度高就是好事”! “人脑世界冠军与电脑世界冠军的巅峰对决” 一时间引起了广大中国象棋迷,甚至部分非棋迷的高度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这次 “浪潮杯” 首届象棋人机大战在实质上虽然只是一次 “商业行为”,但象棋界本身不应该也不会拒绝这种有益于象棋本身发展的 “炒作”。

  在本次 “象棋人机大战” 期间,各类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中新社,甚至美联社等新闻机构也慕名前来观战报道,在中国有着特殊意义的CCTV-1的新闻联播等四档新闻栏目对赛事进 行了轮番报道,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象棋报道的范畴,这在中国象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让本次 “象棋人机大战” 赚足了 “眼球”。在徐天红(徐天红新闻,徐天红说吧)大师于8月9日参赛前,江苏卫视对其进行了专题访问;他在赛后又参加了SOHU网的访谈节目,在此过程中, 关注徐天红大师在 “象棋人机大战” 中的表现的观众不计其数,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而其手机更是没有空闲过。徐天红大师赛后亲自打电话给赛事组织者表示感谢,他认为,此次 “象棋人机大战” 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这对中国象棋的推广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而在象棋爱好者方面,本报记者看到这样几个 未经核实的数字:在 “象棋人机大战” 进行网络业余高手 “海选” 时,15天内共计超过7万人报名参赛,他们都想争夺来京与柳大华 (柳大华新闻,柳大华说吧) 以及浪潮天梭面对面 “交流” 的宝贵机会。8月9日 “象棋人机大战” 开战,新浪网进行了现场直播,在线观看的人数超过了30万。这些数字也许有些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活动也确实在象棋爱好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吸引 力。

  据记者了解,象棋界本身是看到了 “象棋人机大战” 的深层意义的。象棋近年日益式微,在青少年一代中的影响力衰退。市场研究专家认为,缺少后继的群众基础将是对象棋未来的致命挑战。

   象棋的衰落不是因为象棋本身的魅力缺失,而是由于在世界时尚文化冲击之下,象棋缺乏创新的市场行为,表现出市场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落后。象棋需要借助整合 营销的力量提升自己的 “江湖地位”。 “象棋人机大战” 赛事主办方浪潮集团的新闻发言人说:“超级计算机天梭与中国象棋世界冠军的人机大战有助于把IT高科技的元素导入中国象棋,树立中国象棋主流、时尚、风雅 的品牌形象。” 从赛事的结果来看,这次比赛对提升象棋的人气和市场地位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本次 “中国象棋人机大战” 与其说是一次机器与人的博弈,不如说是一次象棋品牌形象成功的集体强化公关行动。注意力就是影响力,有 “草根” 色彩的象棋以 “人机大战” 的形式成功地掀起了 “眼球风暴”,这也算是中国象棋事业的幸事。

  因此,“看上去更像是一次公益活动。” 浪潮公司高层人士的这种说法从某种角度来看也不算矫情。

  
软件 “隐姓埋名” 设计者盼明年战胜高手


   浪潮公司出于宣传自己的 “超级计算机” 浪潮天梭的需要,害怕让电脑在 “象棋人机大战” 中使用的象棋对弈软件抢了 “风头” 而导致自己 “为他人作嫁衣裳”,浪潮方面对浪潮天梭所运行的象棋对弈软件的 “曝光” 进行了 “新闻封锁”。而令人奇怪的是,部分新闻媒体不知道是出于缺乏常识还是给浪潮公司面子,他们从来没有提过关于对弈软件的问题,只有本报记者向主办方提出这 一问题,而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我们不希望新闻媒体关注这个软件。”

  浪潮公司的这种做法虽然不妥,但也可以理解,不过,本报记者本着 客观公正报道的原则,还是对浪潮天梭使用何种象棋对弈软件作了报道。而值得赞扬的是,浪潮公司对此虽然不太高兴,但并没有直接向本报记者提出异议,他们还 在许银川与浪潮天梭的 “终极PK” 中继续邀请本报记者前往北京进行全程采访。

  对以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骄为主的象棋 对弈软件 “棋天大圣” 的设计团队来说,他们心里虽然有点委屈,但也认为这次大赛的举办是值得高兴的事,毕竟这次是由于浪潮公司的出钱出力才使象棋博弈软件与象棋特级大师们有了 较量的机会,这一方面可以让设计者借此检验软件的水平以及存在的缺陷和弱点,也使这一软件在行内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为以后对弈软件的商业开发打下了很好 的基础。

  王骄的导师徐心和教授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副会长,他所在的东北大学是这次活动的协办方之一,因此,他们对这次 “象棋人机大战” 不提象棋对弈软件的做法没有公开表示不满而是予以默认,这应该是双方赛前协调的结果,毕竟如果没有浪潮公司的出资就不会有这次比赛,况且今年正好是世界人 工智能诞生50周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25周年,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也需要这样一次能引起大众关注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即使处于 “配角” 也是心甘情愿的。

  王骄在8月10日的个人网络日记中这样写道:“浪潮天梭的5台主机全部使用 ‘棋天大圣’ 挑战网络棋手,‘大圣’ 5胜5和。这次比赛的宣传可谓空前,但是浪潮天梭的名字取代了各个象棋对弈软件的名字,这也有欠公平。许多人都表达了不满,但是浪潮公司毕竟投入了很大的 人力物力,这个比赛能推动整个象棋领域的发展,想想也值得了。”

  王骄在赛后接受记者的专访时称:在这次 “象棋人机大战” 后,他通过 “棋天大圣” 与象棋特级大师特别是与许银川的较量,从中发现了 “棋天大圣” 的一些弱点,他回去后会马上进行研究并作出改进。他相信一年之后 “棋天大圣” 的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他认为 “棋天大圣” 的 “新版本” 届时可以战胜像许银川这样的顶尖高手。






Source: Hebei Xiangqi Website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attle in Dockland 7th of February '09

4th World Xiangqi Open to be held in Dublin

35th Xiangqi Championship in Pari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