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华指出要重视系统研究

今天读的一个故事.

他(记者)忘记采访. 采访还做不做?

特级大师维持他的平静.

[转帖] 柳大华:擂台赛后话象棋

作者 * 杨鹏 *



一诺千钧显“特大”本色

4月23日,享有“东方电脑”美誉的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柳大华莅临白云,上午下了1比10蒙目棋,取得了5胜3和2负的成绩;接着下午又摆下擂台接受3位“贵州棋王”挑战 ,一直到下午6点过,攻擂赛才结束,柳大华取得1胜2和的成绩,成功守擂。辛苦了一天的柳“特大”,不辞辛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预约。

见柳大华接受专访,我心里很高兴,马上“狂奔”回报社“赶”第二天报纸要用的新闻稿,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快9点了。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柳大华身边的工作人员拨打记者手机:“请问采访还做不做?柳大华老师晚饭后,哪也没去,也还没休息,一直在等你。”“做、做,我马上就来。”

因为自己的原因,耽搁了辛劳一天的柳大华的休息,我在庆幸柳大华没因为我迟到而拒绝采访的同时,又深感内疚。带着歉意和焦虑,我马上从报社“飞奔”到柳大华的住处。刚一进屋,柳大华马上从沙发上站起身来,招呼我入坐。我不好意思地为自己的迟到,影响了他的休息向柳大华道歉。柳大华宽容的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在等你的同时,我也在跟几个贵阳的朋友聊聊天。”他还关切地询问我吃过晚饭没有,听到这话,我心中的焦虑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忆艰苦守擂过程 “特大”赞网络功不可磨

提起当天下午守擂的第一盘棋,柳大华对自己第一盘棋的发挥非常不满意,他说:“棋到中局,对手基本上是胜势已定。”他分析自身原因,主要是因为感到压力过大,而导致状态不佳,使得走出的棋明显的技术变形,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柳大华同时肯定,现在业余棋手与专业棋手的水平越来越接近了。究其原因,他认为网络有很大的功劳。因为不管身边是否有专业象棋高手,只要能上网,就能找到高手切磋棋艺。现在所有重大比赛的棋谱,在网上都能查到。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下出了新手,通过网络,所有的爱好者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柳大华感慨的说:“现在要赢区、县级的象棋高手和7、8年前相比,难度大多了。明显感到他们的水平普遍提高了。”

谈学棋经历 “特大”建议多看棋谱

1950年出生的柳大华,9岁时受大哥的影响开始认识象棋,一经接触就为之着迷。因当时家里比较窄,无法摆棋,再者他认为用棋盘摆棋麻烦,所以索性不用棋盘,改成直接读谱,就像读小说似的。困难可想而知。刚开始看到7、8步棋就记忆模糊了,于是又从头再看。先从一些短小的基本杀法、棋局测验、短对局开始,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功夫不负有心人,柳大华直接读谱的能力培养了起来。柳大华说,这样的锻炼,为他以后下蒙目棋惊人的记忆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柳大华的棋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已可以不再用棋盘而在大脑中完成对棋的研究。只有在他发现棋书上所说的结论,与自己研究的结果不吻合时,才会在棋盘上来进行验证。柳大华称这种方法为“无棋训练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象棋研究。因为在实战中思考棋,只能在大脑中进行,不能直接用棋子来比划,无棋训练更有利于实战。

柳大华指出很多象棋爱好者重视实战学习,很少进行系统研究学习。他建议象棋爱好者,要多看棋谱,棋力低时可以借助棋盘进行研究,棋力慢慢提高后可以试着直接读谱,这样可以迅速提高水平。

重视青少年培养 加快象棋市场化运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的男性都会下象棋,可以说象棋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体育益智运动。但是现在象棋的市场化运作却显得比围棋迟缓,围棋的大型赛事此起彼伏,象棋的大型赛事却比较少。

柳大华认为,一是围棋国际交流频繁,二是围棋重视对青少年棋手、爱好者进行培养的结果。柳大华略带羡慕的说,很多围棋专业运动员在失去了竞争力后,离开专业队伍,但是没有离开围棋,转而进行培养围棋后备力量的工作,这对普及围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象棋专业运动员在失去了竞争力后,离开了专业队伍大多都改行了,远离了研究多年的象棋,很可惜啊!他希望中国象棋也能象围棋那样,在青少年中,特别是青少年爱好者中进行挖掘和培养,为光大中国象棋培养源源的兵团后备力量,“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象棋也正在努力的做这方面的工作。”柳大华说着,感到一丝欣慰。






Source: 白云网
6611 announced by
in Hebei Xiangqi Website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attle in Dockland 7th of February '09

4th World Xiangqi Open to be held in Dublin

35th Xiangqi Championship in Pari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