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BM “深蓝” 到浪潮 “天梭”

Ten of thousands of players are battling right now for 25 places to get a chance to measure against the Xiangqi Supercomputer "Tian Suo", at the same time those who are qualified will also have occasion to play against 5 Grandmasters including Liu Dahua over-the-board in Beijing.

[转载] 从算盘到人机对抗 解读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


作者:* 李治钢 *


   如果把今年盛夏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主办的 “浪潮杯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 及 “浪潮杯首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的初衷仅仅看成是 “检验中国人工智能50年的发展成就”,那么普通大众就极大低估了锦标赛组委会对 中国象棋事业的良苦用心。“相关各方联合主办本次大赛应该可以看成一次以网络和IT为手段的中国象棋的公关营销。至少,人机大战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方 向。” --作为赛事主办方之一的浪潮集团新闻发言人的这番话决非故作姿态的外交辞令。

国际文化沙文主义蚕食黥吞


   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传统国粹,中国象棋相比于国际象棋,虽然在群众基础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其市场地位和民间号召力正在遭受代表了国际文化的国际象棋的 强大冲击。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沙文主义正在蚕食中国象棋的民众基础。问卷调查显示,在有关 “你认为中国象棋日渐衰落的原因” 时,回答中国象棋 “缺乏对年轻人的号召力” 的比例占调查人数的65%。

  不可否认中国相声,中国武术,中国京剧等中国文化载体 正在整体没落,事实上,如果放任国际文化的蚕食黥吞,中国象棋的式微和衰落同样不可避免。中国象棋世界冠军胡荣华此间言论更是尖锐地指出,在涉及身份认 同,价值强势,心理暗示,市场地位,国际影响等诸多指标方面,中国象棋的 “江湖地位” 已经大不如改革开放的上世纪70年代,“更不用讲在此之前的若干个世纪中国象棋大放光彩的好光景了。”

  
中国象棋营销总动员


   中国棋院的市场研究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缺少后继的群众基础,将是对中国象棋未来的致命挑战。他同时指出,中国象棋的衰落不是因为中国象棋本身魅力缺 失, 而是面临国际棋类文化冲击的当下,中国象棋缺乏市场行为的创新,表现出市场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落后。“中国象棋人机大战是一次大胆的营销方式尝试。从赛事进 展的情况来看,应该可以判断,它对提升中国象棋的人气和市场地位正在发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记者了解,作为赛事的热身赛,赛事 组委会组织的民间中国象棋高手已经在联众世界网上踊跃报名,参与报名的万余名选手正在角逐最后25名业余高手资格,争取参加业余组人机大战,“过一把与浪 潮天梭同台竞技的瘾”;而包括中国象棋世界冠军柳大华在内的五位象棋大师更是摩拳擦掌,信誓旦旦 “拿下天梭决不手软”。

  据联众 世界网不完全统计显示,“现在,至少有一亿中国象棋爱好者对此项赛事翘首以待。” 所以,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本次中国象棋 “人机大战” 与其说是一次机器与人的博弈,不如说是一次中国象棋参与各方的成功总动员,一次中国象棋品牌形象成功的集体强化公关行动。

  
“计算机世界冠军”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国象棋总动员需要相关各方物质和精神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就都将会使这次中国象棋的集体大公关显得力不从心。在中国,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普 遍 缺位现实决定了中国象棋作为传统文化的脆弱生存状态,但好在已经有中国棋界和浪潮这样的相关主体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且勇于出招--浪潮为本 次人机大战免费提供大赛所需要的超级计算平台 “天梭”。

  说到 “天梭”,本文不得不罗嗦两句。很多人固然佩服浪潮公司作为 “人机大战” 超级计算机提供方的勇气,但也为浪潮捏一把汗,因为人机大战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天梭面对的是中国象棋世界冠军组成的五人大师团,进行的可是五对一的颠峰对 决,天梭赢了自不必说,从此会声名远播,如果输了呢?会不会造成天梭技术不成熟的负面影响呢?对此,浪潮集团副总裁王恩东先生却显得相当轻松和自信,对天 梭的性能似乎相当有把握,他认为,本次人机大战,实际上是一场 “计算机世界冠军对中国象棋世界冠军” 的对决,天梭实际上是大有来头的,比如,天梭在2004年5月曾打破并刷新全球商业智能计算世界纪录,同年12月又在 SPECjAppServer2002测试中,再次以1638.97TOPS的成绩打破了此前由惠普创造的1574TOPS的商用事务处理(SPEC)世 界纪录。王先生觉得不管是机器胜利还是人胜利,人机大战本身的意义已经非常值得各方回味。

  本次人机大战的发轫,与其说是一种巧合,不 如说是一种故意。王恩东作为中国人机大赛赛事主办方拍板人,本身就是中国象棋的铁竿棋迷,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融合了一个象棋人和一个IT 人的多元创新营销思维:“与中国棋院的合作并不仅仅是出于商业活动的冠名利益,我们是想尝试一种创新的中国象棋的崭新营销方法,网络和IT作为崭新的营销 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体育与IT网络的联姻也由来已久。而中国象棋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笔重要遗产,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 之一。为了顺应这一新的潮流,弘扬和普及中国象棋运动,浪潮决心将中国象棋这一古老文化遗产融入IT和网络这一风靡全球的现代高科技技术,使中国象棋和信 息科技携手并进,走向新的世纪。这是浪潮的荣幸。” 王恩东深有感触地呼吁更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支持中国象棋事业。“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象棋的勃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更多的有责任感的 企业的参与将使这一事业更加兴旺。”

  在中国,无论对于中国象棋,还是对于以IT为手段的体育营销本身,人机大战这种方式都是开中国象棋营销先河的事件。

   中国象棋尤其是近几年则疲态尽显:国际赛事门可罗鹊,大师消极罢赛,青少年赛事凋零,赛事奖金难以为继,市场开发难度加大。“我们习惯并且乐见到街头田 间棋迷对弈中国象棋的和谐温馨的场面,但我们发现这种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却让中国象棋的身份定位日趋低层次化,民间市井,贩夫走卒仅仅代表中国象棋的生生 不息的内在生命力,但如何把这种内在的生命力外化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感召力量和市场自发力量成为了我们策划本次中国象棋人机器大赛的诉求点。”--王恩东 作为IT人其实深谙体育营销之道。

  中国象棋与IT联姻,象棋高手与天梭对决,不一定就能改变中国象棋的平民化定位,毕竟,平民定 位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象棋成为传统国粹的强大保证,但在传统的中国象棋赛事中融入高科技的元素,融入信息时代创新的元素,将有助于更好地丰富中国象棋 高端,幽雅,时尚,主流品味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拓展中国象棋的市场创新手段。

最坏与最好的时代


   就象动物丛林法则所遵循的那样,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渐进的,也是一个主动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网络和IT手段凭借超越时空的方便性与开放性,一 方面在高效率地吸收国际先进文化,排山倒海似的文化入侵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12年弹指一挥间,从卡斯帕罗到 柳大华,从世界象棋到中国象棋,从IBM “深蓝” 到浪潮 “天梭”,所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中国象棋的自我救赎,信息化的21世纪提供了一切营销可能的形式,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 的时代。

  注意力就是营销力。对于中国象棋,对于浪潮,对于中国象棋爱好者来说,人机大战的营销策划显得不露痕迹,但多赢的局面已 然形成:现在,全球有将近两亿多中国象棋爱好者在对 “计算机世界冠军 ”天梭“ 寄予厚望”,同时为柳大华 “捏一把汗”,还对人与机器的伦理关系 “表示担忧”,并且 “担心中国象棋未来”。如此看来,既然中国象棋生命力源远流长,那么,它面临的调整也许是暂时的,属于技术层面的。如果说创新必须从外部性的营销手段开始 着手,那么,网络和IT提供了中国象棋复兴可以依靠的最佳营销手段--如果不能说是唯一手段的话。而人机大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Source: Guangdong Xiangqi Website
gdnews announced by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attle in Dockland 7th of February '09

4th World Xiangqi Open to be held in Dublin

35th Xiangqi Championship in Pari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