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的京城棋手

[转载] 京城棋手靳玉砚双喜临门

午报记者 * 张 展 *


9月16日,星期六,包括北京象棋队全体队员在内的近百名棋友聚集在小西天附近的一家餐厅,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京城棋手靳玉砚的婚礼。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26岁的靳玉砚与相恋6年的新娘莽子俊发誓永远相爱,白头偕老。

而在7月底,从15岁进专业队、一直是一级棋士的靳玉砚在“威凯杯”一级棋士赛上一举夺冠,按规程获得象棋大师称号,对于一名职业棋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事。

棋坛小将靳玉砚,频为京城传佳音。


靳玉砚的象棋之路


靳玉砚1980年出生,家在小西天。靳玉砚所住的大院棋风比较盛,每天都有三五摊儿下棋的,在他8岁的时侯,老蹲在旁边看。父亲看他对棋感兴趣,为了培养他以后有个爱好,就把他送到什刹海体校,跟李燕贵、方世庆老师学棋。这是1988年的事。

当时什刹海体校有两个象棋班,一个是常训班,完全是业余时间学;一个是提高班,属半专业性质,学生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学棋。靳玉砚被分到提高班。在提高班学了一年之后,体校取消了象棋项目,他就不学了。

靳玉砚走上象棋之路,离不开他的父亲。靳玉砚告诉记者:“小时候,我父亲看我特别爱下棋,就把一张棋盘贴在我们家的折叠桌上,吃饭时当餐桌,吃完饭擦干净就打谱儿,全家都特别支持我下棋。”

26岁的靳玉砚回首童年,流露出许多怀念之情:“我父亲一到星期天,就骑自行车带我到西直门桥头,有很多人在那下棋,其中有张国权、刘征……” 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年长他十多岁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这个人与刘春一样 “英雄” 无觅处了,但他对少年靳玉砚学棋却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那是1990年的一个夏天,靳氏父子在西直门桥头携棋求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眼间下起了暴雨,他们到桥下避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都常到这里下棋,熟脸儿,他们就下起了棋。大概看年龄差距大,棋力差距也大,这青年说:“如果我赢不了你,下和了,我这副棋就送给你。” 听了这话,小靳铆足了劲下,最后竟赢了对方。他欢天喜地地把那副塑料象棋带回家,也把对象棋的信心和信念带回了家——这是他在象棋方面得到的第一个奖品……

这个青年叫沈全,不经意间,为北京市的第15位男子象棋大师也尽了些许培养之力。如今,靳玉砚提起他,总有一股暖流涌在心间。

在家闲了一年之后,靳玉砚于1989年到北京棋院学棋。这是因为体校的老师到了棋院,把他招去的。这时的老师是李燕贵、方世庆和王国栋。学到1995年,他15岁时进了专业队--北京象棋队,教练是臧如意和张强。那时臧老已经五十六七岁了,三年后他就退休了。

当时,北京象棋队的入队标准得是北京市冠军或是全国少年赛的前三名,得是一级运动员,而靳玉砚是1994年全国少年赛的第三名, 1998年,靳玉砚获得北京市等级赛冠军。

靳玉砚从1994年起就是一级棋士,在他 “一级棋士” 的生涯中,屡有战胜大师、特级大师的记录,但却多次与 “大师” 称号擦肩而过,用他的话说,是“这几年都有机会,但到了最后关头不是自己犯错儿,就是运气欠佳……有好几次等级赛、一级棋士赛,我打到七八轮的时候我还领先,一到九十轮,到尾声了,就特着急,老想赢,有一次比赛我最后连输了三盘,从第一落到第十……就是心态特别急。” 一个以棋为生的人拿不到大师 “头衔”,他自己不但有 “英雄气短” 的感觉,就是他的师友、棋迷也无不为他着急,希望他早日走出怪圈,上新台阶。

终于,在今年7月25日开始、31日结束的第五届 “威凯房地产杯” 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上,他在开始下得并不十分顺手的情况下,最后三轮突然发力获得三连胜,以8.5分的优异成绩取得冠军,胜率超过75%,根据比赛规定,达到申报象棋国家大师的资格,他终于成为北京市第15位男子象棋大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拿大师了了我的一个心愿。进了大师组,我现在心气儿挺高,但论实力,比人家还是要差一点儿,我需要磨练。”

现在,靳玉砚作为北京中加象棋队的主力棋手,要打每周一轮的象甲联赛,另外,他还准备参加今年11月的全国个人赛,由于这次比赛采用新赛制——3210制,先进行分组赛,他说他没经历过这个赛制,对这个赛制心里没底,——新婚燕尔的靳玉砚,说的想的还是棋。

记者眼中的靳玉砚


1994年,靳玉砚获得全国少年赛第三名的时候,那届的冠军是孙勇征,洪智是第七名,如今,这年纪相仿的三个人都成为象棋王国的骁将,洪智更因为夺得全国个人赛冠军而成为特级大师,但是,那届少年赛的亚军获得者刘春却销声于棋坛,不知道这个成都青年今在何方,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翻开当时的比赛名录,莘莘棋童中的销声匿迹者又何止刘春一人!

可见,自幼学棋长大又吃这碗饭的,百不及一二!

靳玉砚自幼学棋长大又吃这碗饭,用老北京人的话说,是:“不易!”

北京象棋队聚集着一拨名声很大的人,由于靳玉砚的 “后进追先进”,现在除新外援王瑞祥外,他们是一水儿的象棋大师,打头的是 “棋界无人不识君” 的张强,后面是蒋川、龚晓民、靳玉砚、常婉华、刘君,殿后的是 “小不点儿”史思璇、唐丹,在北京棋迷中,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人。

这些 “大名鼎鼎的人” 如果没有比赛,从周一到周五,从下午1点到5点半是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如果因为他事耽误了或重大比赛前,他们在周六、周日还要加班练棋。记者数次到位于陶然亭游泳场内的北京棋院,都看到他们在教练张强的带领下或聚精会神地训练,或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法,而靳玉砚则话不是太多,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在棋队属于小字辈有关。

靳玉砚进队时由臧如意臧老和张强带着,臧老退休后,他一直跟着张强,有一次记者请他介绍一下队友的棋风,他首先谈到的就是张强:“张强主教练,是我的师长,他的技术比较全面,攻守兼备,知识面要比我们宽许多……” 对张强尊重异常,这是靳玉砚留给记者的一个深刻印象。

正值花季的史思璇和唐丹的嘴非常甜,在她们嘴里,龚晓民和大于龚晓民者为 “叔叔辈儿”,对于33岁的龚晓民,她们叫他 “龚叔叔”;而视靳玉砚和小于靳玉砚者为同辈儿,她们称靳玉砚为 “靳哥哥”,“靳哥哥” 这、“靳哥哥” 那的,那语气和声音让人联想到红楼梦里史湘云叫贾宝玉,好笑又亲切,这是靳玉砚或说两个 “小不点儿” 留给记者的另一个印象。

靳玉砚留给记者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他有一个爱他、支持他的父亲。靳玉砚上面有一个大他7岁的姐姐,但他的父亲似乎更在乎他。他的父亲在建筑公司工作,记者在靳玉砚的婚礼上看到的他已经有些老态,正是这位父亲,在靳玉砚小的时侯骑车带他到各处下棋,西直门桥头,什刹海体校……有一次,父亲带他去了方世庆老师家学棋,他家住海淀区小西天,而方老师家在大兴,个中辛苦自不待言。靳玉砚的父亲爱下棋,但水平一般,到不了三级棋士水平。今天,看到儿子头戴大师桂冠,臂挽可心新娘,他当心花怒放,得意于昔日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在由京城棋界名人杨劲松主持的婚礼上,靳玉砚与他的新娘和谐而活泼,亲昵而稳重。新娘莽子俊与靳玉砚是中学同学,住家离得很近,他们已经交往了6年。小莽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她不会下棋,但会走子,平时很支持靳玉砚下棋。靳玉砚原来老在网上下棋,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一些,她便娇嗔:“你跟电脑比跟我还亲……” 靳玉砚老实本分,就赶紧撇下电脑,去陪当时还是女友的新娘,见他真来了,她又往电脑上哄他,她知道棋是他的职业,是他的立身之本。除了下棋,靳玉砚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武侠书,他喜欢读古龙、梁羽生,但更偏爱金庸,龚晓民也有此好,随队外出比赛,闲下来就和龚晓民一块看书,不是租就是买,相互换着看,他看了有近百本武侠书。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娶自己的意中人,是人生大幸。

靳玉砚是大幸之人。








Source: Guangdong Xiangqi Website
gdnews announced by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attle in Dockland 7th of February '09

4th World Xiangqi Open to be held in Dublin

35th Xiangqi Championship in Pari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