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1, 2006

金海英:推广象棋是我的责任

[转贴] 金海英:推广象棋是我的责任


杨文敬


 


小时候,她跟哥哥学下棋;1998年,她夺得中国象棋全国个人赛冠军;1999年,她夺取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组冠军,晋升为国际特级大师;2005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她又获得了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实现了中国、亚洲、世界三项冠军的“大满贯”。年仅20多岁的金海英已经与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象棋是技艺,更是文化



2001年秋天,金海英走进北大中文系,成为就读于未名湖畔的一名学子。“很多运动员进入大学后选择读新闻、法律,而我却选择了中文。因为学习中文有助于我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这会帮助我加深对中国象棋的理解。”

“看了很多书才发现原来象棋里面还有那么多的问号,”她说,“比如象棋的起源问题,象棋与文学、兵法的关系问题等。”

除了自己摆棋,从2002年起金海英还在北大校园里开设了《象棋文化与技战术》课程。“作为一名棋手,推广和普及象棋是我的责任。”金海英谈到开设课程的初衷时说。在课堂上,金海英不仅讲述象棋的技战术,更多的是讲象棋的起源及文化。“仅靠16次课程就想提高很多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培养起一种兴趣。”到现在为止,已有500余人选修过这门课程。


棋如人生,莫以成败论英雄



金海英在她的文章《棋在生命中的故事》里写道:“下棋可分为三重境界:技、艺、道。技者,技术也,属初级阶段;艺者,艺术也,属中级阶段;道者,追求之最高境界也。”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金海英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棋道的研究上。“以前下棋,胜负观念很强,但那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到了北大才知道,棋如人生,要想真正弄懂它,必须了解它的精神内涵。象棋不能只是以胜负论英雄,还需要讲究棋形的完美,要注重它永不褪色的艺术性。”

由于对象棋有了更深的理解,金海英下棋更加游刃有余,“下棋是创造性的东西,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一盘一模一样的棋。棋盘很小,但变化却很多,你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好的棋手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敢于质疑以前的定式。”


中国象棋:发展需要新模式



对中国象棋的现状,金海英有些担心。虽然象棋是公认的益智类游戏,能锻炼人的思维,但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孩子来说,象棋远没有三大球、小提琴等有市场。金海英在她的文章中大声疾呼:“我们的国粹,难道只有到了没落的时候,我们才来反思、才来发展吗?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金海英说:“象棋自归入体育类以来,技术确实有了发展,但就文化来说却是停滞不前的。棋类作为竞技项目,必然存在竞技性,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积淀,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必须重视象棋文化的发展。”金海英说,“前不久在河南荥阳举办的‘首届象棋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中国象棋应该建立起‘顶尖棋手’加‘文化普及’的新模式。两条腿走路,中国象棋才能更加丰满,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毕业后我希望能继续从事与中国象棋相关的工作。虽然我们做的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棋手们的责任。”金海英说。







来源: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30日第十二版)

No comments: